二十四节气养生—小暑
来源:
健康辽宁发布时间:2023-07-07
小暑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从小暑开始正式进入伏天,所谓“热在三伏”,此时天气闷热,潮湿多雨,人们偶有食欲不振、身体乏力、心烦易怒等现象,身体也较常日消瘦,俗称“苦夏”。那么小暑时节如何预防苦夏呢?
小暑时节,暑热较盛,人们出汗多,气随汗出,容易损耗身体。如果饮食失节,饥饱失宜,加之过食生冷,容易引发“苦夏”。小暑时节,除了要多饮水来补充身体水分,我们还可以利用身体上的“泉水”,帮助调理身体,度过“苦夏”,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人体的“两眼泉”。
第一、涌泉穴
夏季高温,人体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可以按摩涌泉穴。涌泉穴在足底前部的凹陷处,大家可以用一侧的手轻握住另一侧的脚,四指放在脚背,用大拇指的指腹从下往上推按穴位,有痛感为宜,每天晨起和睡前按摩20~30次,可以有效滋阴降火、清利泄热、开窍醒神。
第二、极泉穴
炎热的夏季,很多人会感觉情绪烦躁,心神不宁,此时可以按摩极泉穴。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按摩极泉穴,最好的方式是弹拨,用右手食指、中指并拢摸到左极泉穴,并在穴位附近找到条索状,此时,固定食指、中指并使指尖轻轻上扣,一前一后地来回弹拨条索状物,每次弹拨10次左右即可,可以宽胸凝神,养护心肺.
夏季是养心的最佳时刻,可多按摩身体的“两眼泉”。
本期专家:鞠宝兆
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满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中医药促进会治未病与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辽宁省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