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中医药文化产业圈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4年8月8日至10日,辽宁中医药大学首届“岐黄惠沈城 健康夜市行”中医药文化夜市成功举办,3天时间吸引15万群众参与,社会反响空前热烈。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推动,部署开发好、应用好、发展好这一创新文化现象和消费场景。全省14个市和中国医科大学等高校集中开展了30余场“中医药文化夜市”、“中医药文化节”等活动,百万人次参与。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是中医药传承新载体,创新了中医药消费新场景,为我省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提供了契机、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采纳您的建议,积极打造中医药文化产业圈,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与中医药产业不断融合发展。
一、强化顶层设计,明确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
将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重点内容统筹推进。我委正在牵头起草我省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支持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重点打造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圈。
一是持续广泛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夜市”,今年4月30日,辽宁省第二届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在沈阳启动,并与十四个市联动,正在全省各地有序开展,再次掀起全民“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热潮,将有力推进我省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
二是积极沟通协调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相关部门,鼓励企业参与,充分利用和发挥辽宁中医药大学厚重中医药资源和中医药发展“龙头”单位作用,在辽宁中医药大学周边,打造中医药产业文化圈,带动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
三是支持医院、高校、企业相互合作,结合市场需求,大力开发中医药文创产品和药膳药茶等保健产品,同时完善中医药文化圈公共服务体系。
四是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开展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监测,依托全国中医药文化宣教基地集中开展“中医药文化服务周”活动,在30个县开展“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开展中医药校园文化活动等。
二、完善制度保障,健全政策与法规体系
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中药产业提供金融服务。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中药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对中药产业贷款投放力度,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贷款给予支持;鼓励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结合中药产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联合相关部门规范中医药文化产业市场秩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进一步活跃中医药文化产业市场。加强中医药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建设,完善秘方、技艺的专利与商标保护机制。打击盗用、歪曲中医药文化的侵权行为,建立快速维权通道。
三、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合发展,加强对外交流
一是鼓励各地利用本地中医药资源优势,推动中医药文化与养生保健、养老服务、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将中医药文化与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中医药健康养老基地建设相结合,不断创新开发具有中医药文化特点的旅游景点和线路、健康产品以及服务项目。
二是强化中医药文化的推广传播,采用新媒体传播矩阵和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各类非遗展示展演活动、辽宁文化和旅游推介活动中积极宣传和推广中医药相关文化产品和项目。
三是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开展中医药国际品牌项目,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国际路线,支持中医药文化产品参加国内、国际中医药展会;建设中医药国际交流机构,培训中医药国际交流人才。通过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及相关组织的交流合作,推动辽宁中医药文化产业创新,持续输出中医药文化产品,着力打造我省中医药文化产业特色品牌。
澳门线上博彩
2025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