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展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省各厅局立足本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促进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和实施方案要求,落实各项支持政策,提升中医药创新能力,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加大对中药产业投入,持续推进中药产业发展。2024年,省财政共拨付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补助资金1.7亿元,重点支持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中医药重点科室建设、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中医药产业振兴行动等项目,为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中医优势专科,培养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推进中药材现代种业,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到中药材主要产区开展实地调研,研究中药材发展政策措施,推进全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4月份印发了《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组建农业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的通知》,成立了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专家指导组,结合辽宁中药材产业发展实际,完成了《辽宁省特色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二、加强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
(一)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设立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对省属本科高校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稳定支持,支持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高校在中医学、中药学、药学等领域开展基本科研立项,联合开展博士科研启动项目,真正让高校科研人员“精心、专心、潜心”于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工作,为培育国家级项目提供强力支撑。
(二)推动产学研紧密合作。连续两年实施辽宁“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围绕我省重点产业领域举办活动73场,吸引超过100所高校、2000家企业参与,累计发布高校科技成果5000项。2024年高校全年转化科技成果7395项,转化金额37.18亿元,其中合同转化金额达到100万元以上,项目较2023年增长7.5%。
三、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构建科学管理制度。
按照企业上市条件和板块定位,着重从我省优势产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筛选上市后备企业,优化省上市后备企业库并进行动态管理。先后举办“辽宁省拟赴港上市企业培训会”、“辽宁省活跃并购重组市场与强化期货市场功能”专场培训等各类资本市场培训活动,增进企业对资本市场政策的认识了解,提高企业直接融资实操技能。
四、建设濒危稀缺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
按照《辽宁省推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有关要求,2024年在我省桓仁、本溪县、凤城市、宽甸、新宾、清原、岫岩、义县、建平、西丰等10个重点道地药材种植县,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建设龙胆草、辽细辛、辽五味、人参、白鲜、黄精、苍术、威灵仙、黄芪、鹿茸、林蛙等11个道地药材品种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面积749亩,截止2024年底全省示范带动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基地总面积约8000亩。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采纳您的建议,我委将协同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聚焦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问题和短板,统筹推进,不断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和保障力度。
(一)完善政策支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与产业应用。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中医药条例》精神,围绕全面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加强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在项目、平台、人才、奖励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加大对中医药的单独支持政策,充分调动中医药创新主体和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积极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大力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挥好中医药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和服务人民生命健康方面的独特作用。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中药企业研究开发。一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中药新药研发和经典品种二次开发,依托人参、灵芝、玉竹、哈士蟆等具有较高食用价值的道地药材,大力发展适应大健康需求的“药食同源”产品,支持企业从省外引进填补我省空白的中药产品,促进中药增品种。二是建立工作专班运行机制,加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跨部门协同,大力促进中药管理和产业发展,系统谋划相关政策、规划与结构布局。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中药材绿色生产水平。成立国家产业体系中药材辽宁创新团队,开展技术培训及指导,在全省重点推广道地药材绿色生产技术、中药材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高效实用生产技术,提高中药材产量质量。组织制定系列《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不断完善我省中药材标准评价体系,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三)围绕实施中医药强省战略,加大对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支持。一是把中医药作为重要的支持方向,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重大专项、重点研发和基础研究等科技计划指南,均涵盖中医药领域或单独发布征集,支持开展“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二是支持本溪国家中成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建设我省第一个中药领域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支持基地服务本溪药都医药产业,做好典型示范。组织引导近40位科技专员进驻省内中药领域企业一线,架起高校、院所优势创新资源与企业深度合作的桥梁纽带,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三是完善高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支持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医学院校高校建设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聚焦我省中药产业关键领域开展集中攻关,促进中医药事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对接,努力打造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三位一体”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四)优化创业投资发展环境,促进中药企业传承创新发展。在《辽宁省进一步推动经济以进促稳稳中提质若干措施》中推出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创业投资机构发展,不断做优创业投资发展环境,吸引资本走进辽宁。
(五)继续支持中药材种子(苗)繁育基地建设,规范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体系。一是计划安排项目资金200万元,重点支持人参、苍术、黄精、辽细辛、辽五味等10个中药材种子(苗)繁育基地建设。加大对抚顺市新宾县、清原县,本溪市桓仁县,丹东市宽甸县等4个县的技术指导,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集成推广绿色高效技术,提升中药材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项目资金,加大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支持。发挥中药材专家团队作用,加强对药农生产技术培训和指导,推广绿色高质高效中药材生产技术,提高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水平。二是强化资金支持,推进中药材重点县发展。指导本溪市桓仁县实施中药材绿色高产高效项目,推广应用优良品种和实施绿色、高产、高效关键技术面积超过1.3万亩。同时,组织抚顺市新宾县、清原县,本溪市桓仁县,丹东市宽甸县等4个县,积极谋划2025年中药材绿色高产高效项目,与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带相结合,与相关农业项目统筹推进。
(六)强化中药种质资源保护。巩固辽宁省中药资源普查成果,保存中药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深入实施《辽宁省推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进一步完善中药材种质资源保存保护体系,持续安排专项资金130万元建设维护13个省级中药药用植物重点物种保存圃。
(七)发挥基金与科技优势,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一是指导省金控集团,发挥辽宁基金作用,对接已设立的投资基金和优质项目,按照市场化方式,加大对中药创新产业的支持力度,为开创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新局面,建设中医药强省做出积极贡献。二是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以项目为载体,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不断强化产学研合作,为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中药产业企业培育工作,用足、用好、用活金融工具,增强金融服务能力,为我省中药产业发展提供可靠金融支撑。
(八)加大宣传推广,提升中药材产业知名度。积极对接县区需求,指导西丰县举办2025年鹿产业文化活动,做好产品展销会、技术培训会、产品发布会等活动筹备工作,组织企业、专家积极参与产品展销对接,助力西丰县鹿产业文化周圆满举办。利用中国食品博览会、辽宁国际农产品交易博览会、沈阳美食节等各类展览展示平台,加强中药材产品品牌宣传推广,提升中药材企业品牌知名度。
澳门博彩在线
2025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