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11准
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备,制定应急工作预案,设置应急处置区域,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加强人员卫生知识培训。
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符合条件的应接种加强剂次。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每日登记,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按要求定期进行核酸检测。
码头货运区进口冷链工作人员应相对固定,实行封闭管理,进行健康监测,核酸筛查。按照防护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对码头货运区进口冷链货物、风险区域及车辆要按规范要求进行消毒及消毒效果评价。
引航员、登临国际航行船舶作业人员以及直接接触进口冷链货物的装卸人员等港口高风险岗位人员要相对固定,登记造册,实行闭环封闭管理。港口内、外贸作业人员要固定岗位,避免交叉作业。
严格执行“非必要不登轮、非必要不上岸”措施,严控登轮人员数量,准确记录上下船人员的身份信息,确保可追溯。
港口客运站根据风险级别,按要求对旅客接触设施设备和区域、站务司乘人员接触区域进行消毒;合理控制乘客聚集人数。
工作人员按照标准做好个人防护。
工作区加强通风换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如使用集中空调,要按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卫生规范》(WS 696—2020)运行。
公共卫生间配备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设施,宜在公共区域配备手消剂。
使用过的防护用品应集中收集处置,冷链作业等高风险人员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应统一收集并进行规范消毒处理。
11不准
通风换气制度和措施不能松。
公用设施设备、公共区域、高频接触物表的清洁消毒制度和措施不能松。
高风险岗位人员相对固定,闭环管理,不得交叉作业。
“非必要不登轮、非必要不上岸”制度不能松。
进口冷链货物、区域及车辆消毒制度不能松。
港口客运站要避免人群聚集。
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不能松。
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措施不能松。
工作人员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不宜上岗。
工作人员未完成第三针加强针疫苗接种者不宜上岗。
使用过的防护用品不得随意丢弃,要规范收集消毒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