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卫生设施不断改善,公共卫生水平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我国将甲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甲型肝炎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但由于不良饮食习惯,仍然可见散发病例。
那么,甲型肝炎到底为何物?传播方式有哪些?怎么预防呢?
甲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HAV最喜欢欺负小朋友,所以感染人群以学龄前儿童最常见,青年次之,20岁以上的人群90%以上都曾经被HAV光顾过。
不过,因为HAV贪玩急躁,不愿意长时间在人体内逗留,所以大部分HAV感染是“隐性感染”或“亚临床感染”,也就是说被感染的人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只是在化验检查的时候发现HAV抗体检测阳性。
当然,少部分情况下,HAV也会没来由地发一顿肝火,使感染者发生“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上,患者早期出现类似胃肠型感冒样症状,表现为寒战发热、倦怠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呕吐及上腹部不适等,化验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大约在发病1周后,皮肤、巩膜发黄,尿色加深,同时体温恢复正常,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减轻,肝功能明显异常。大约持续3周左右进入恢复期,黄疸消退,症状消失,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HAV感染者也可表现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没有黄疸出现。
甲型肝炎属于自限性疾病,经适当休息、合理的营养及药物辅助治疗,多在3个月内康复,一般不会转为慢性。但有时候,HAV也会十分捣蛋难缠,使个别患者发生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极度乏力、黄疸重,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导致死亡,需要住院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HAV最不喜欢干净的环境,卫生状态越是脏乱差,HAV越喜欢出没。
感染人体后HAV喜欢藏在感染者的粪便中,随粪便排出而污染食物或水源,在食物或水源消毒不严格的情况下,经口摄入后通过消化道而感染另外一个人。
HAV抵抗力强,室温下可生存1周,干粪中25℃可存活30天,在贝壳类动物、海水中可生存数月,100℃1min,85℃5min才可将其灭活。
由此可见,甲肝病毒即便经过快炒、火锅烫、蒸等人们较为喜欢的烹调方法,也难以将其彻底杀死,容易造成感染,危害我们的健康。
预防甲肝,要把好“入口”关
饮水必须煮沸,饭前便后要洗手,食物必须彻底煮熟后食用,尤其是海鲜类不要生食。尽量不要食用路边摊点等不卫生食物。
接种甲肝疫苗
疫苗接种后可以产生针对甲肝的抗体,一般可以持续5-10年左右,既安全又有效。
不干不净,吃了有病!预防甲肝,从“口”做起!